我是米汤。
我想说,咱们已正式被卷进"AI潮"了。
刚才刷完消息准备睡觉,群里突然跳出来几百条消息。
往常这个点一版是老外的AI又推出了王炸更新。
但这回不一样,这次是咱们人人都能用的国内AI来了。
有13亿微信用户的腾讯,接入了和ChatGPT O1 媲美的AI,获得了强大能力,而且支持联网搜索。
对,我说的就是DeepSeek R1。
DeepSeek R1这个满血大模型直接杀进了微信的搜索栏。
比OpenAI、Anthropic这些老外的AI有意思多了,中文理解力相当厉害。
先别问我"这怎么用"。
你先看看这玩意到底有没有在你的微信里。
进微信主界面,顶上那个放大镜图标点进去,看看有没有"AI 搜索"。

看见了,那就是有了。
没看见的话,这叫灰度测试,一批一批放,迟早轮到你。
两种模式
这 AI 搜索有两个模式:
快速回答:就是你问啥它答啥,干净利落;
深度思考:思考链比较完整,回答更有条理。

提示词自DeepSeek R1开始,已消亡,精神永存。
但搞AI这两年,我最佩服的就是提示词工程。
随便问个问题它都知道怎么拆解。
我问它"程序员该学什么",它直接给我整理出一个技能树:

这速度真的超出预期。
OpenAI从发布GPT-4到大规模应用了多久?
DeepSeek直接进化为一步到位,而且中文能力还贼强。
Transformer架构在大模型里玩出了不同的花样。
看看设计行业。
以前改个LOGO要经过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多轮修改,怎么也得熬几天。
现在设计师随便打开一个AI绘画工具,嗖嗖几下,分分钟出图。
不用举例,现在遍地都是,你随便搜一搜就知道了。
腾讯这边把DeepSeek模型融入生态,阿里那边在搞苹果手机适配。
工作流早就彻底变了。
米汤觉得有个观点特别扎心。
我们的认知闭环决定了使用AI的效果。
有人用AI变聪明了,因为它打开了新思路;
有人用AI变懒了,因为把思维外包给了机器。
AI助手效应
我有个可能不太一样的看法。
AI不是单纯的工具,我觉得它更像是认知能力的放大器。
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它能帮你到什么程度。
别老惦记着"AI 会不会替代人"。
计算机这么多年了并没有让人类失业,反而创造了更多机会...
现在最该做的是什么?
是建立"人-AI协同"的工作模式。

让AI处理那些标准化、重复性的任务。
人类,集中精力做决策和创新。
行动建议
米汤给大家个行动建议:
prompt逐渐退出舞台,但我还是建议你先从最基础的prompt 开始练,比如让AI帮你写周报。
等你熟悉了它的思维方式,再去尝试更复杂的应用,让它帮你做项目规划之类的。
与其天天焦虑"AGI奇点"什么时候到来,不如现在就开始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微信这次更新,就是给了每个人一个提前适应的机会。
你对全面拥抱AI、普及AI有什么想法?
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我是米汤,下次见!
转载请注明:微信接入DeepSeek!13亿用户的AI跃迁正在发生,这4个阶段决定你在AGI时代的高度... | AI工具大全&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