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锐评了AI创业的各个方向,把当前热门的AI方向都质疑了一圈,现在我再多得罪一个,就是ToC的Agent不管出不出海是不是全球市场都没有什么大机会。
点对点的批判意义不大,也很得罪人,我先完整论述一下我的逻辑,在这个框架下稍微延伸一点对ToC的质疑,足够委婉、含蓄,只叫醒想醒的人,不得罪装睡的人。
我们讲过去的全球SaaS或者说未来的Agent,他们的价值来源到底是什么。没有价值是肯定没有创业机会的,说不清楚的价值就是没有价值,毕竟情绪价值都是可以明确的。
价值和价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画几个圈,把护城河越深、不可替代性越强的价值越放里面的核心,越垃圾越苦越累越没有利润的价值向外延伸,我给出下图。

合规价值
比如广告行业的隐私合规,电子签工具,北美欧洲的人力关怀SaaS,这种服务因为监管和社会利益风险是严格受控且稀缺的,具有很强的溢价属性。对于持有牌照的服务商,无论是SaaS还是企业级Agent,我就算把代码开源,该付费的还是要付费。这种业务非常稳固优质,但是相对规模会小。
过去十年,中国就几乎没有合规的需求,但是未来十年,合规的需求会强劲增长。
方法论价值
为什么营销SaaS,CRM,Salesforce那些都在美国,工业软件,SAP那些在德国?因为最好的商学院在美国,最顶尖的精密工业在德国。不要傻傻地看着物理层面人家都是代码,就觉得自己搞出那些代码就能跟别人去竞争了。标准化的SaaS要受到客户的很多质疑,最好的情况也是同行业的高度同质化竞争,没有一套权威的、地球上No1的方法论背书,是没办法应对这些问题的。实在看不懂过去十年都是哪些傻子在上述行业创业或者投资,什么美国有的中国一定会有。全球影响力的商学院和营销方法论,美国有,中国有吗?只抄屁股不抄脸,别人露脸你漏腚。方法论价值的护城河也很深,规模也很大,个人认为企业经营方法论价值其实才是SaaS和企业级Agent价值的主体。
未来十年,中国的APP行业和用户增长理论是有全球影响力的。APPstore全球畅销榜有一半都来自中国,tiktok的UG按着北美科技巨头打。我们引力引擎的愿景就是要围绕着移动端用户增长,面向全球,在精细化运营、全链路效果评估等方面输出中国理念。
用工体验价值
我看北美SaaS的推广视频都是一个模板:没有这个SaaS工具的时候,千头万绪、手忙脚乱、机械重复;有了这个SaaS工具,一目了然、行云流水、自动高效。这里其实没有生产力提升,就只是用工体验上来了。
过去十年,勤劳高劳动素质的中国人民,在房贷的压力下,吃苦耐劳,不在乎工作体验是真的,未来十年还会是这样吗?至少在我们服务的广告和增长行业,Z世代的小伙伴们,没有工具都是理直气壮的这活干不了。EXCEL包治数据分析百病,周报日报包管销售管理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生产力提升价值
这些就已经很苦很累了,苦和累不仅在于能不能提升,更是在于你能不能有力地证明是你提升的。但是其实上面两个还好,更多的时候你可能在回答生产力受不可控力下降的时候,是不是你的责任。
生产力替代价值
我看到一些投资机构的人再说,什么Agent要效果交付,没有直接效果的项目他们不投,look in my eyes,tell me
都效果交付了,为啥不直接干客户的业务跟客户竞争呢?看到效果才交付,客户为啥只买你家的,不多买几家的,怎么应对竞争呢,收入可持续吗?SaaS没有技术护城河,企业级Agent也没有,除非一直在跑,一停下来就被抄,不停地跑还不停正向交付效果,这业务也苦太累了吧,能把这么脏的活都能做好,你去干点啥不行?
ToC的agent注定是昙花一现,就像是Iphone时刻后国内雨后春笋的中小开发者生态,长期的赢家会聚焦在社交、游戏、内容和电商这些核心价值上一样,早点看清楚,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