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志
这两周多的时间里面,我尝试快速科普了大量有关大模型的知识。
我们针对想要产出的两款产品定义了基本的分工,包括:
-
大模型评测及选型
-
私有大模型技术预研
-
垂直领域语料收集整理
-
大模型产品规划
-
大模型应用研发
而我名义上只管私有大模型预研,但实际在每个环节上都有参与,基本是一人带着团队另外5个人在跑。再加上参与了东木挑战赛,要在42天内做出一款产品,鲜有时间停下来做记录。团队氛围是热情不足的,计划在正式启动&首个产品发布之后,将正儿八经的周会和看板事项跟进拉起来。
母公司属于传统行业,而我是一名技术人员,不涉及市场、渠道等工作。内部对当下部门的观感不太好,觉得我们没有实力,只是靠吹概念来获取资金。对于一个技术人员而言,要去外部对接到项目机会,也是有困难。根据这样的特殊性,想在内部将这样一个项目做成,需要对内对外两手准备。
首先对内展示专业性和积累成功案例:通过详细的技术演示和数据支持来展示专业能力。收集和展示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增加可信度。定期向内部相关部门展示项目进展,透明地处理挑战和解决方案。同时寻找内部合作伙伴,特别是那些能够从项目中受益的部门;争取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支持,特别是那些对公司战略有决定权的人。
其次准备商业案例,展示项目如何能够带来实际的商业价值,如成本节约、效率提升、创新潜力等,并且清楚地阐述潜在风险及其应对策略,以减少内部的顾虑。
第三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通过开发一个小规模的原型或试点项目,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证明概念的可行性。下一步则是收集试点项目的数据,包括性能指标和用户反馈,以便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同时在内部培训和研讨会,分享技术知识和项目细节,提高同事们对项目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内部通讯或会议分享行业趋势、技术更新等,以建立自己作为行业专家的形象。
重要的是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正面的交流来逐渐构建信任和支持。过程中展示技术能力,同时也要展现对项目商业潜力的理解。这样无论是内外部机会到来时,我们这一群有准备的人就能抓住机会。
记录周期:2023/12/10 ~ 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