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咱们来说三个一般性的、原则性的用法。第一个方法是:有任何想法,都直接交给AI。我现在特别常用的一个做法是,比如我在X上看到有人提到一篇论文、或者晒出一本书的封面、或者一个什么论点,只要我想进一步了解,就会立刻用手机截图交给ChatGPT,然后对o3说三个字:「请详解。」o3会找到那篇论文的原文、检索全网关于那本书的资料,告诉我这里都讲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什么相关的信息,以及它自己的洞见。如果我感兴趣,这就是一系列讨论的开始。再比如你听人提到一个有点耸人听闻的事儿,可以立即发给o3,说:「请做事实核查。」o3会查询主流媒体的报道,告诉你那个消息是否可靠。更广泛地说,只要你在任何时候有任何疑问,脑子里冒出任何想法,包括你构思出来一个什么理论,都应该立刻跟AI讨论,听听它的意见。我认为这个「即时性」至关重要。有想法千万别过夜:你要说“我等一小时之后再来研究这个问题”,你很可能就错过了。好奇心是一种冲动。过了这个劲儿你对那个问题的感兴趣程度会下降,你会被别的东西吸引,你就失去了一次获得新知和洞见的机会。一旦形成习惯,你眼中的世界会有所不同。比如我们专栏的一个业务是讲解新书,我现在对那些书的原作者越来越不满。很多问题他们没写清楚,很多重要的东西被忽略了。比如有时候他们为了所谓通俗,会故意把一个原理给模糊处理——而事实上只要给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就能说得很清楚!而AI,则不但会告诉你那个公式,而且会把原始论文找出来,而且会用直白的语言确保你准确理解。所以我现在讲书会用到很多原书中没有的内容……而你也应该如此。一本书其实只是提醒你世界上有这么个事儿,是研究和讨论的起点,而远远不是相关知识的完整叙述。再者,AI能帮你更公正地看待问题。比如我一直觉得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高估了全球变暖的严重性。我印象中,2000年左右IPCC曾经说2020年的地球会充满灾难,可是现在的地球明明好好的啊?结果我让o3调研,它立即给我列出一堆证据,说明IPCC并没有高估,当前的气候变化与当年的预测基本一致。可能是媒体给了我错误的印象。还有,AI能帮我们消除一些「妄念」。比如你对俄乌战争有什么期待,对中美贸易战有什么判断,或者你觉得特朗普会不会很快被弹劾……只要让o3推演一番,你就不那么焦虑了。它会参考当前局势,整合各种公开信息,告诉你几种可能的走向,还附带概率——其中每个走法,可能都不像你想的那么有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