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DeepSeek横空出世带领的大模型的喧嚣和冲动,不到半年的时间已经尘埃落定,归于平静,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收入增长缓慢、IT预算下降、早期大模型的试点乏善可陈的背景下,企业正面临一个核心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场景推进大模型技术的落地?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考量——是否值得投入?是否可控?是否能快速见效?
在过去十年,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在不断追问一个问题:“如何以更少的资源,跑出更高的产出?”
从流程再造到信息化系统,从精益管理到共享服务中心(SSC),一波又一波的变革试图为企业运营提速。而如今,伴随着大语言模型(LLM)的横空出世,我们迎来了又一次前所未有的效率革命契机。
提到大模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ChatGPT、Claude这类对话机器人。但事实上,大模型的能力远超“聊天”:
简单来说,大模型就像一个具备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协作能力的“超级实习生”,只要给好指令,它就能帮你做事、答疑、推动流程,甚至优化流程本身。
大模型不仅是技术项目,更是组织协同的引擎,以大模型智能客服为例:
• 将HR/财务/IT等后台支持人员,从“答问题”中释放出来,转向高附加值工作
企业可以从“一个问题集”、“一类用户群”、“一个部门入口”小步快跑试点,再逐步扩展至全集团。
因为它的场景标准化、业务逻辑清晰、数据现成可用、数字化程度最高、见效周期短,是企业部署大模型最容易迈出的第一步,最终构建起一个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企业支撑效率中心。
• 内嵌在CRM系统中,实时回答销售疑问,提升响应速度和专业度
结果:缩短销售周期、提升客户转化率、减轻销售人员负担
2. 产品运营:内容、数据、用户之间的“高效闭环”
• 快速从大量用户评论/反馈中提炼共性问题,驱动产品优化
结果:提效提速、降低内容成本、加快数据到行动的闭环速度
3. 后台支持运营(财务/HR/IT):打造真正“高效无感”的支持系统
• 处理报销、入职、权限申请等流程型问题,7x24小时无间断服务
• 自动识别异常报销/合同条款,辅助管理者快速审批
• 替代静态知识库,为员工提供实时、准确、高效的答疑助手
结果:大幅减少人工作业,释放HR/财务/IT人员用于更高价值工作
全球科技巨头Meta(前Facebook)是企业运营智能化的先锋。在2024年,Meta通过引入内部大语言模型系统,重构了客服、IT支持、数据分析和内容审核等多个职能板块。据外媒报道:
• 在没有影响业务交付的前提下,减少3600名员工
这不是“裁员换技术”,而是“人+AI”的新型协作模式,重塑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方式。
不再只是流程自动化,而是逻辑、语言、判断的自动化。
大模型是助手,不是替代者。优秀员工将借AI成为“超人”。
客户/员工的任何提问、请求都可以即时回应,无需等待。
五、写在最后:大模型带来的,不只是效率,而是组织形态的重构
企业运营的本质,是资源的组织与调度。而大模型,正在变成一种新的资源形式——无需睡眠、持续学习、能理解语言、能协作执行的数字劳动力。
共享服务中心的引入,是过去十年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的标志;大模型的引入,则是未来十年,企业从“人力密集”向“智能密集”转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