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一家汽车零部件工厂的车间里,技术总监老张滑动平板电脑,驾轻就熟调出实时生产数据。屏幕上滚动着由AI驱动的排产计划、质量检测报告和能耗分析。然而他依然眉头紧锁:“系统能精确识别焊接缺陷,却分析不了良率大幅波动的根本原因。我们在AI系统上投入了上千万,但生产线良率提升目标并没有实现。”


这样的情景在中国企业中并不少见。埃森哲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发现,尽管中国企业在更广、更深的维度上开始规模化应用人工智能(AI),并逐步提升了云、安全等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持续推动企业重塑,但在落地过程中,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显著价值。


点击视频观看今年报告主要观点


这是埃森哲连续第八年跟踪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调研覆盖高科技制造、汽车、工程机械、消费品、零售、化工和新能源等七大行业的160余家中国企业。数据还显示,今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的整体指数得分提升至49分。这表明,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连续三年稳步提升,在重塑道路上持续推进。


其中,“开创竞争新前沿”增长7分,超越“优化运营”,跃升中国企业重塑能力首位;“数字核心”和“释放人才力量”两大短板均有进步;“加速增长”和“融入可持续”保持稳定;而“优化运营”则有所下降。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点击查看大图)


各维度分数的变化表明,随着外部环境的演变及企业各项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企业的重塑旅程正进入蓄势突破的关键阶段,具体体现在以下三大趋势。



趋势一:坚持创新与全球化

挑战之下,中国企业仍锚定宏大目标


《2024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显示,中国企业从过去数年专注于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开始转向以创新驱动作为竞争力提升的核心。2025年,我们的报告发现,这一趋势持续深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中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已从2000年的4%跃升至26%。中国具备的独特优势——创新速度、市场规模、人才储备以及成熟的供应链生态——正驱动创新更快更广地推进。


得分提升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在业绩承压挑战下持续以创新驱动增长,加速全球化进程的结果。与过去以产品出口为主不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完成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和“技术出海”的战略转型。


得益于创新和出海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敢于锚定更宏大的发展目标,展现出强烈的行业引领意愿。调研数据显示,相比去年,致力于创造新的行业基准的企业增加了12个百分点,这不仅反映了企业信心的显著增强,也体现了中国企业从“追赶者”向“创新驱动引领者”转变的趋势。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点击查看大图)



趋势二:AI从工具走向战略

但能够实现显著价值的企业仍在少数


中国企业正在全面拥抱AI以加快重塑。数据显示,先进AI技术已经从客户服务、营销聊天机器人等易落地且满足企业共性需求的应用场景,延伸至研发设计、制造、供应链等更具备行业特性、更复杂的领域。


随着AI应用场景变得更深、更广,一部分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将AI融入核心业务流程。埃森哲2025年6月的全球“变革脉动”调研显示,53%的中国企业正在通过AI连接和融合多个流程,比全球水平高11个百分点。甚至有部分领先的中国企业(18%)正在以AI为核心重新设计端到端的流程。这一系列变化表明,AI正在从工具属性向全场景深度部署转变,先进AI已是企业重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很多企业开始全面拥抱AI,但生成式AI的规模化落地与价值实现仍面临挑战。调研显示,46%的受访企业正在规模化应用生成式AI,但只有21%的企业能够以较快速度实现规模化应用,仅9%的企业通过生成式AI实现了显著价值。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点击查看大图)


此外,随着主流云厂商纷纷将大模型服务集成至云平台,更多企业看到“云+AI”的价值。今年我们的调研显示,有33%的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云与AI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企业已经开始从“资源上云”转向“深度用云”。因此,中国企业对于数据安全和数据治理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点击查看大图)



趋势三:韧性升级 对抗脆弱

真正的组织变革尚未开启


在动荡时期,最直接驱动企业韧性的四项核心能力是技术、业务、人才和运营。埃森哲的研究表明,当下最大的脆弱性来自人才韧性和运营韧性,这两者是企业适应性和执行力的基础。调研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过去一年,生成式AI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企业的运行逻辑,也对人才与组织提出了全新要求。无论是企业端还是员工个人,都开始将生成式AI视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一变化不仅反映出企业对技术采纳的积极性,也促使“释放人才力量”这一维度在本年度的指数评分中显著上升4分,创近年来最大增幅。


然而,通过深入观察,我们也发现,企业对于AI的认知与行动,仍集中在“工具应用”层面,触及组织、流程与人才机制的系统性变革尚未真正启动。这种浅层次的部署使得AI在劳动力层面的潜在价值尚未真正被激发,导致AI在初期应用中容易出现“工具铺设有余,体系支撑不足”的局面。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点击查看大图)


在运营层面,虽然智能制造曾帮助中国企业解决了制造效率问题,但随着近两年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以及海外运营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运营的韧性需要再上新台阶。这一趋势也反映在今年的指数研究上,“优化运营”得分下降3分,能力排名从第一降至第二。


调研显示,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运营还处于静态韧性阶段,以传统AI和分散的数据驱动为主要特征,这导致企业动态适应性不足,端到端敏捷性也较弱。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点击查看大图)



实现新格局下的新增长


想要在不确定性中锚定增长的确定性,创新和韧性建设是中国企业深化重塑的核心。基于当前的重塑进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以及先进AI带来的新机遇,企业应如何在新格局下突破增长困境?埃森哲结合广泛的客户实践与深度访谈,提炼出四大要务。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以创新实现再突破

创新与全球拓展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新增长战略的关键源泉。将AI能力系统化融入企业商业模式、战略决策和业务流程,能够帮助企业更高效地预测未来场景,把握战略方向,快速响应内外部变化,加速推出新产品和服务。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AI驱动的数字核心

AI驱动的数字核心可以将传统IT系统升级为具备动态感知、智能决策和自主进化的技术体系。企业需要通过灵活的架构,将数据资产转化为知识,并能在不同区域市场、合规要求等情况下对核心业务模块、数据资源及技术能力实施差异化部署,实现技术和业务的协同发展。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打造自适应的韧性

现代化的数据治理和先进AI部署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成本和效率目标,实时监控企业运营,提升响应速度和预测能力,实现全链条的协同。全球布局的企业则需要持续优化其供应链,增强当地配套能力,并利用AI实现供需、产能、库存的实时监控与快速决策,灵活调配资源。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重塑人才与组织

面对AI智能体广泛应用的时代趋势,企业不仅需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机制,也应当使各类智能系统能够更好地嵌入流程主干,在深层次上考虑人与AI的协同进化和相互信任。



创新和韧性是企业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创新为韧性注入新的动能,韧性为创新提供稳固基石,使企业既能抵御系统性风险,又能捕捉重大机遇。在五年计划承上启下、AI革命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各位企业高管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和建议,帮助企业找到确定的方向,实现可持续增长。


点击下方小程序卡片,下载报告全文

了解更多调研细节和领军企业案例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延伸阅读: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业务联系: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版权声明:charles 发表于 2025年7月23日 pm7:56。
转载请注明:中国企业拥抱AI,为何仅9%实现显著价值? | AI工具大全&导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