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于大模型构建产品的思考


 “产品需要的是专而精,不是博而不精 

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关于大模型应用还处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技术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但到底应该怎么解决问题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知道,技术并不会直接作用于用户,中间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产品;但打造一款什么样的产品,以及怎么打造一款产品,才能让大模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大模型产品的思考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大模型只是一种基础能力,类似于网络的信息通讯能力,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而怎么发挥它们的作用并不是其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上层产品决定的。

看过作者文章的人应该都知道,作者所在的公司最近一直在做一款AIGC的产品;原因就是AIGC是大模型应用的一个主要方向,而且也属于大模型应用比较简单的一个方向。

因此,在做这款产品的过程中,个人就大模型的应用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就产生了一些思考。

目前来说我们公司所做的这款产品其实就是一个大杂烩,集成了多种AIGC领域内的功能,比如视频生成,文字生成,图片处理,音乐生成等等;因为大模型本身的生成能力,导致这方面大模型服务商特别多。

而我们公司做的就是基于这些大模型服务商提供的功能构建的一个上层应用,也是业内人士常说的套壳产品;对外提供AIGC的能力,对内包含了多家不同的大模型服务商。

关于基于大模型构建产品的思考

那么关于大模型产品的思考是什么呢?

在作者的理解中,产品是技术的一个载体,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工具,那么我们这个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 

可能有些人看到这个问题就觉得很奇怪,既然是一款AIGC的产品,那么肯定做的是内容生成,也就是解决创作问题。

ok ,创作问题确实是大模型应用的一个领域,比如自媒体作者,工作中需要的一些PPT,演讲稿等。但这款产品的特色是什么? 

能力是包装别人大模型的能力,也就是说这些能力并不是我们自家所独有;而且因为整合多家不同的模型,因此其功能也比较杂乱,如果说有特色,那么唯一的特色可能就是“功能齐全”了。

但对有过工作经历或生活经历的人应该都明白一件事,如果一个人说他什么都会,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什么都不会。

大模型产品也是如此,就比如大模型的通用性越强,那么它在垂直领域的表现就越差;原因就是你不可能兼顾所有领域,也就是说大模型也不可能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因此,作者就认为一款好的产品应该具有特色,而不是大而全,却能力平庸。

关于基于大模型构建产品的思考

一个不偏科的学生,考试成绩可能不会很差,但同样也意味着他的成绩也很难考好。

对一个学生来说,在多科成绩都达到中上水平的情况下,就需要有一到两门比较优秀,才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产品也是如此。

比如说,阿里巴巴的主要产品是淘宝,而淘宝的核心业务就是电商,再通透一点就是零售;虽然淘宝也同时兼具了社交属性,但我们都知道社交并不是淘宝的主要卖点,仅仅只是附带卖点。

还拿我们公司的AIGC产品来说,功能大而全,涉及多个不同领域的内容创作;但它最大的缺点同样是大而全,做视频生成,无法和其它专业的视频生成产品比,做图片处理同样无法和其它专业的图片处理模型比。

关于基于大模型构建产品的思考

那么别人为什么会用你这款产品呢? 

一些创业老板曾说过,做企业不要做大而全,要做小而精;大而全效果不一定好,而且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以及人类物力。最主要的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从这方面也透露出一些人生哲学,有些人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没得到;而有些人就专注于自己所在的领域,最后经过努力功成名就。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产品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应该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最重要的事情上来,而不是做一个功能齐全却四肢不齐的废物。

版权声明:charles 发表于 2025年3月7日 am3:33。
转载请注明:关于基于大模型构建产品的思考 | AI工具大全&导航

相关文章